《一世之尊》里金皇能有更好的布局吗?
依1397章元始所说,金母即使在最后算无遗策,没将道德天尊书在六魂幡上,祂也只有两三成机会与三清争一争道果。虽然两三成绝不算少,但祂布局万年,“天意自古高难问”,更几乎操纵了顾小桑一生。这样的人物最后搏一个最多二三成可能,且一旦没赢就彻底身死道消的机会是否有些不合理?祂是否能有更好的布局?
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,不把道德书在六魂幡上属于对无为的理解不足,不属于更好的布局,属于事后诸葛亮;但如果不把魔佛和小孟写在六魂幡上,再怎么出意外他们也分不出胜负,魔佛吞不了小孟争不了道果,三清因为小孟没吞魔佛没成古老者也争不了道果,金母的机会不就多得多了吗?
那也不太行,金皇是注定没机会的。三清早就是古老者了,只是小孟的存在让他们变得更加圆满而已。
末劫之前元始和灵宝都已经转换了存在形式,而且存在烙印已经被小孟顶了,本就比金皇快了半步,再加上随着末劫来临,作为存世之基的道德也基本圆满,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”这是《道德经》说的,也是三清亲口说的成道之路,妖皇也是这个路子,所以妖圣基本就是妖皇的顶替,顶替烙印承担因果。
而且那时候魔佛已经吞了生死原点成了灭世象征,导致末劫提前来临,所以金皇又必须削弱魔佛,否则魔佛也会快她半步。至于小孟,我的理解是那时候的小孟和三清关系已经不太大了,那个时候小孟已经完全顶替了三清烙印和因果,那时候小孟就是新的三清,所以削弱小孟对成道之争没啥直接作用,应该是用来搅乱局势的,因为本来小孟就本纪元道果无望,哪怕有大道之树也只是“可能有变数”而已。
按这么说,无论金皇做什么,她都没有机会,甚至因为顾小桑的问题导致她只有本纪元的一个机会,她不像阿弥陀佛,菩提古佛,妖皇这种还有后面的纪元机会。所以金皇才是最溺水挣扎的一个彼岸,她的境地甚至不如魔佛,因为自从选了顾小桑和孟奇入局的那一刻起,她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,她唯一的问题是三清复盘的时候说的“她被大道之争蒙蔽了双眼只想着削弱对手。”,也就是迷失了道途,那结果自然就像假借外物成习惯的真武一样,道途有误,身死道消。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这句话确实是对金皇的最好描述,她完成了震惊彼岸的布局,却因对“道”的理解不足将自己置于几乎必死的境地,其实“道”的解释道德已经说的很明白了,“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。”也就是无为,所做越多因果越重,自然难以超脱。但金皇没看到也没想到,只能说可叹。
顺便夸一下这个结局,金皇必须得是把自己算计死了才行,让小孟和小桑畅畅快快打一场再死确实爽,但金皇的人设就彻底崩了。
“且一旦没赢就彻底身死道消的机会是否有些不合理”
不懂为啥为她抱不平、觉得不合理。
金皇再算无遗策,也比不上三清天生古老彼岸者的身份啊。
上面一个答主说了,三清的无为、去因果,才是大道的正确理解。这点我赞同。
这里我再提供一个角度来说明金皇根本赢不了:
书里说,彼岸就是天。那么有道果的那位,岂不是天上的天?
谁拿了之前的道果?
和记平台
我们可以思考,为啥在很多体系里,比如洪荒小说里,三清会拜鸿钧为师?
为啥乌贼漏了鸿钧这个人物不写,只在顾小桑和狂刀逛地球的时候提到了一点点?
因为对于他们主世界的人来说,道果不可说不可论,一想就错一说就假。
如果上个纪元,拿到了道果的是鸿钧或者鸿钧所代表的人,那用鸿钧的身份收徒三清摘取这个纪元的果子,但是又把自己的传说给抹去了,是不是很合理呢?
你要是这么看,那金皇真正面对的对手,不是小孟,不是三清,而是上个纪元拿到了道果已然超脱、在其他传说里以鸿钧或者道尊的身份面世、但是在《一世之尊》里不可说不可论的那位。
她有个屁的胜算!
金皇
其实我觉得靠一次长远的布局定胜负是挺不合理,而且也不好写精彩的设定。
通常来说,事物都是在变化的。计划定的越远,到后面越容易出差错。
因此正常情况是双方或多方斗来斗去,各种谋划也是变来变去的,只在大方向不会动太多。
而固定不变的布局,一是不会产生变化,是定死的,很难写得出彩刺激。二是这种布局本来就不合理。表面上显得赢的一方很厉害,实际上的效果是显得输的一方很呆。
我觉得在很久很久之前往敌人身边埋下一颗棋子是没问题的,但是想靠这颗棋子就把对面掀翻是不现实的。靠这颗棋子,顶多只能从劣势搬回一点优势。后面还是要持久地斗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金皇利。